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体系工作调研4篇
社区养老服务建设体系工作调研4篇
【篇一】
7月份以来,市政协组织委员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委员们走访了部门、养老机构、村(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对全市17个镇办养老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与政府及部门开展了专题协商,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现状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71.0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14.74万人,占总人口的20.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0.13万人,占总人口的14.24%。根据国际评价标准,我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间,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95%,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89%,老龄化呈加速演进态势。与此同时,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日益突出,导致家庭养老能力削弱,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剧增。目前,我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20家、床位1402张、入住老人530人,民营养老机构21家、床位1548张、入住老人869人。入住老人中失能、半失能者比例较大。如,蔡河静心养老院入住22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的有14人,占比63.6%;十里望夫楼福利院入住的23名老人中,精神障碍、失明、卧床不起的有13人,占比56.5%;长岭福利院失能、半失能人员占66.7%。全市建有3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47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完成320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服务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较大发展,但与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广大市民的养老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养老机构基础薄弱。全市17个镇办共有18家农村福利院,其中,应办、广办、武胜关镇三处已关停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转变养老传统观念,营造多样化养老的社会氛围;要注重市场开发,拓宽服务内容,形成养老服务产业链。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持社区和社会组织提供应急救援、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打造居家养老与社区照顾、上门服务紧密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市场化运作和分层、分类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政府更要担当托底责任。要引导大专院校设立养老护理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教育培养更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要加强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