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
1。理论基础
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围绕教材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一种以传授知识、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的情感。因此,师生之间不仅存在认知信息传递,还存在情感信息交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接收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还要关注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力争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汉语拼音,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习是由思想的光辉照亮的、感受、创造、美感、游戏,都能成为孩子们一种充满乐趣、欣喜若狂的乐趣。”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将拼音教学融入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中,让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面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沟通。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沟通就意味着落后。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所谓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来处理语言和文本信息。目的是建立现代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和文本得到最佳利用和浓缩。语言、文字中的知识和信息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因此,我们说信息社会的信息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又离不开汉语拼音这个注音工具。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流动性,流动的信息迫切需要共同的语言和书写环境。国际上已广泛采用的汉语拼音显然最有资格承担这一交流任务。可见,汉语拼音是下一代进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工具。
汉语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国宪法总则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全国通用。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全国有几十种语言,仅汉语就分为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往越来越广泛,流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最佳工具。
3。研究目标
1。打通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主要生活在学校,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 ,“洒水”、“扫地”等常用词使用频率较高,错误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发音的影响:舌音平翘,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师生达成三项协议,养成随时纠正对方发音的习惯,自觉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语言习惯,家里的语言环境也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动者,纠正父母的方言,同时接受父母的监督。他们可以每天谈论学校里的新事物,或者讲故事、背儿歌、绕口令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可以反复听自我修正,也可以和同学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指导。
③走进自然,丰富生活的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道路、社区等的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例如,曲院风和、三潭印月、城隍阁、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石狮庄等常用表达方式就受到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这是××”、“我去过××”、“我知道××”等句子,练习口语,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发音,积累语言。结合旅游城市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习当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当热情的小主人,锻炼语言能力为他人服务时的技能。
要把拼音带入生活,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这是最有效的发音工具。查字典的过程也是在复习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学会查字典后,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强烈,正确发音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进入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本质上是人们的认知从自然王国迈向必然王国的过程。过程是艰辛的。改变语言习惯需要数百次的反复练习,甚至需要调动意志、热情、毅力甚至决心。
2。开放式教学方式
开放式教学要求学习者有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万人可能有一万种学习方法。 “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就是最好的。”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应给予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进行选择的自由,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和特长。 ,以利于独立人格的发展。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和发音有自己的理解。学完书上的记忆方法后,让学生思考: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同学们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都在各种活泼有趣的歌曲中体现出来。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韵律,为学生创造表达创造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潜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智能。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学参考书上提供的内容更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感。孩子们把这首歌曲输入电脑,写下自己的名字,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告诉父母,他们是青年作家。他们还邀请家长来学校看他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故事。学习成果。
3。开放的学习环境──让课堂说话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望,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式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为了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共处的教室布置成了一个“拼音世界”。我给每个孩子做了一个名牌,在汉字上加上了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学拼音。使用拼音介绍您的名字并认出您的同伴。我还将声母、韵母和新学的音节用彩色图片贴在墙上,以便随时查看,防止遗忘;我还给教室里的所有东西贴上了“拼音标签”。例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时,抄写祝贺词及相关诗词,如:《静夜思》等拼音,贴在墙上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话”一角,供日常学习和使用总之,学生一进入教室,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拼音句子,仿佛已经融入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取用。充满拼音的教室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充满乐趣,不增加自己的学业负担,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4。研究原理与方法
(1)图解提示方法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充满趣味。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的意图从课文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与字母的声音、形状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图中有蝌蚪和水生植物)你喜欢蝌蚪吗? (学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里做什么? (学生:蝌蚪在水草旁边玩耍)然后把k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这个字母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就像两只蝌蚪在水草旁边玩耍)图画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孩子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记住字母的声音和形状。
(2)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用教具演示、模拟汽车行驶的声音,同时发u的四声。同学们看了后觉得很有趣,纷纷跟着我握着方向盘开车。侧面发音。然后,我给学生们总结了规则:“一响如路平笔直,二响如上山坡,三响如下坡上坡,四响如下山坡。” ”这样,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使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学生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愉快。
(3) 有趣的故事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有趣故事,营造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我教全组读音节“一物语”时,我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三个孩子想去公园玩,但是他们三个太小,不知道方式。我应该怎么办?他们请大y和大w带路。当大y和小i一起离开时,它就变成了音节yi。 (读)大w和小u一起离开,就变成了音节wu。 (读)只有很少的人做到了。当有人把他带到那里时,他急得哭了,两滴眼泪流了出来。我应该怎么办?大伊听到哭声回头,看到小家伙哭得那么伤心,就走到他身边,摸了摸它的头,说道:“好吧,我再带一个来,不过你得把眼泪擦干。记住。”别哭。”小男孩高兴极了,边走边唱:“Iu独自前行,大Y、大W来带路,擦干小眼泪,大家一起前进。”这样,把知识变成有趣的故事,使学生理解“义乌语”音节的整体识别和发音快捷、容易接受、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还可以让学生注意去掉大y后面的两点。
(4)游戏学习法
游戏化学习法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培养能力,从而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学习,将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例如:学习了音节整体识别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图:图是一棵结满苹果的大树,苹果上写着音节整体识别)。老师:秋天来了,果园里有丰收。我们可以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吗? (学生:太好了)农民伯伯还说,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出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要吗?学生们非常兴奋。有的学生甚至说:“老师,我最喜欢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一定能读对的。”这样,课文与课文紧密结合,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一些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在这种氛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乐趣中的知识,使认知活动与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5)歌曲巩固法
孩子的感知比较模糊,声音和形状相似的字母很容易混淆。如果用儿歌和口诀来识别和巩固字母的声音和形状,学生学完后就会印象深刻。例如:以上两点的省略书写规则可以编为:“小真骄傲,眼睛向上翻,j、q、x,来帮忙,摘掉骄傲帽子”;或者:“小真看到j、q、x,擦干眼泪笑了。”又比如:“bbb听广播,ppp倒水,小马跑ddd,气球升起qqq,手杖加横fff,伞柄打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字母形状的特点,生动易记。
(六)自主创新法
古话说:“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教学应注重为学生提供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拼音C时,我问学生:“谁能想办法记住这个字母?”有的同学弯下腰说:“你觉得我现在像C吗?”还有人伸出左手,用大拇指,其余四指摆成C字形,说道:“这就是我所说的雕像!”学生们兴趣浓厚,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C看起来像被人咬过的月饼。”咬一口。”有的人用手捏成月牙形,说:“老师,这不是月牙吗?”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法不同,学生们想出了很多办法,竞相发言: “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老师,我的想法比他的好。”“老师,我的想法是最好的。”“......学生创造力的大门打开了。
5。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2-2005、11)
3。总结阶段(2005年12期)
6。研究组织与管理
(1)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2)学习理论,更新概念,提高理解。
(3)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品质。
(四)积极启动“名师”工程,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五)改革人事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7。结果预期
汉语拼音是一个抽象的注音符号。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学生也觉得学习很枯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很难在一个月内读完声母、韵母、声调以及对音节的整体识别,并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是很困难的。因此,要关注幼儿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情境,在活动、玩耍中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地学习拼音。此举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汉语能力,培养了学生对汉语的热爱。
学习变得有趣时会更有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造性和激情,将师生情感融入学生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这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汉语拼音。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习被思想、情感、创造、美和游戏的光辉所照亮,它就能成为孩子们的一种有趣的、令人心醉神迷的乐趣。”基于这样的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法,将拼音教学融入到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中,让孩子们获得在欢乐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